今年6月以来,谷先生通过某银行手机APP,先后投入百万元,投资贵金属理财项目。然而短短两个月,竟赔得只剩4万多元。谷先生称,这是由于银行未按规定及时强制平仓导致的;而银行方面表示,谷先生从事的交易属于撮合交易,强行平仓的价格是由市场交易形成的,什么时候能卖出银行说了不算。
谷先生说,他跟随同事从2017年起,投资了代理实物贵金属递延理财项目。贵金属递延是通过保证金的形式买卖贵金属,投资成本小,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投资手段。从那时起,谷先生每月的工资除去日常开销,剩下的钱都投进这一项目中。谷先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式,还拉着妹妹及其男朋友一起投资。
今年6月底,谷先生将自己和妹妹的积蓄还有部分盈利共计99万余元投入到实物贵金属递延Ag(T+D)项目中,期待大赚一笔。谷先生说,他知道这个投资风险挺大的,但如果亏损过大,银行会通过强制平仓制度规避,“算是对投资的一层保障”。按照他的理解,当亏损金额超过投资保证金金额的30%时,银行系统就会进行这一操作。
令谷先生意想不到的是,这一次他亏损得很严重。7月18日被银行强制平仓后,他的账户内只剩42万左右,比他预想的多损失了32万。为了尽快回本,谷先生向亲友借了2万,又拿出以前盈利的3万,再加上剩余的42万,谷先生凑出这47万保证金再次杀入市场。然而,这一次谷先生又失算了,等到银行对他强制平仓后,谷先生的账户中仅剩4万余元了。
短短两个月的时间,谷先生就赔了近百万,他叹了口气说:“我父母都急病了,爱人跟我闹离婚,全家都被这事儿整得鸡犬不宁。”谷先生事后多次与银行沟通,他认为银行没有在他亏损保证金的30%时及时强制平仓,才给他造成了怎么大的损失。
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该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,工作人员介绍说,首先需要澄清的是,谷先生投资的并不是该银行的项目,而是该行代理的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业务,银行APP只是提供了交易的通道和平台。其次,根据查询,该客户自开户以来,共完成800余笔交易,其中含强制平仓45笔。今年6月以来白银价格大幅上涨,但客户始终是看空操作,所以造成了较大幅度的亏损。其间银行是有提示短信发到谷先生手机上的,曾提醒他需要增加保证金或自行减仓,否则会处罚强制平仓程序。
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,强制平仓就是为了让客户免受更大的损失。但在这一交易中,因谷先生投资的递延交易属于撮合交易,所以强行平仓的价格要由市场交易形成。换句话说,在银行启动强制平仓后,需要有其他投资者在场内接盘,谷先生才能结束交易,否则他就无法从亏损中抽身。银行启动强制平仓的条件,在双方的协议中有明确文字,不包含谷先生所说的“亏损到保证金的30%”这一项,显然他的理解有误。
最后,银行工作人员表示:客户投诉的业务类型所有交易都是在上金所的场内完成,“我行既不与客户就交易盈利进行分润,也不承担客户的交易亏损,需要客户对交易的结果负全部责任。”